2025湖北汉江流域(襄阳)肥料农药种子植保展览会

2025 Hubei Xiangyang Fertilizer, Pesticide, Seed and Plant Protection Exhibition

同期举办

2025湖北植保双交会

2025湖北新型肥料展览会

距离开幕

2025-09-05 08:00:00

汉江流域国际博览中心

新闻中心


展会动态
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展会动态

湖北强基层提能力,让90%的患者留在县域就医

来源: 更新时间:2025-04-25 点击次数:108次




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


通讯员 孙苗


4月23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宜昌召开“推广三明经验,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”专题新闻发布会。记者在会上获悉,近年来,湖北积极落实强县行动,强基层、提能力,让90%的患者留在县域就诊。

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,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,对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部署。


福建省三明市敢为人先,发扬改革精神,持之以恒深化医疗、医保、医药“三医协同”改革,积累了有益经验。今年,全国持续以地市为单位,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,带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。


‌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、主任王云甫介绍,近年来,湖北省结合实际,从三个方面推动三明医改经验在湖北省落地:


一是在优化机制上用力。湖北省委将医改重点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范畴,结果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;各市县全部落实一位政府领导管“三医”,其中宜昌、十堰、襄阳由常委牵头抓医改工作;建立了“一委四局”(卫生健康委、医保局、中医药局、药监局、疾控局)协作机制,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,协同推进人事编制、医疗价格、薪酬制度、医保支付等项目改革,强化政策协同。


二是在因地制宜上用力。湖北围绕人才提能、专科提档、服务提质、管理提效,省级筹集1.5亿元资金,36家三级医院重点帮扶70家县级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能力水平。湖北还支持各地紧扣儿科、精神等薄弱专科,联动编制、薪酬、职称等改革补短板。同时,引入人工智能,推广智能辅助诊断,数智赋能医疗卫生体系。


三是在增进健康福祉上发力。聚焦心脑血管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8种慢性病,构建防、筛、诊、治、康、管全链条服务体系,通过加强健康宣教,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。针对老年人看病不方便问题,出台加强导医导诊服务、家庭病床等10大举措。同时,湖北还初步建成了城市10分钟急救圈、农村30分钟医疗圈,提高群众就医可及性。


王云甫强调,深化公立医院改革,必须紧扣公益性,通过前期的实践,总结从“五个实”下功夫:


夯实党建领航工程。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,健全了“党建业务”双考核机制,以党建带动公益性改革举措落地。


落实委省共建试点。支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实施“高水平学科群建设计划”,提升疑难危重症诊疗能力;改革薪酬分配制度,建立以岗位、业绩等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与收入分配机制,提高医务人员固定收入占比,进一步突出对医务人员的有效激励。


做实改革示范。以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带动,鼓励探索创新,如宜昌市创新设立公益事业聘用编制,重点解决优秀护士、做出贡献的医生的编制问题;十堰市坚持改革联动,调整医疗服务价格,优化医院收入结构。


落实强县行动。坚持财政投入向基层倾斜,省级筹资1亿多元,每年遴选13个县市,围绕科学治理、精细管理、能力提升、医共体建设等重点,鼓励人才、技术、管理、服务“四下沉”;以县域影像、心电中心建设等为抓手,推广分散式检查、集中式诊断、区域内互认的有效的检验检查模式,强基层、提能力,让90%的患者留在县域。


压实动态评价。建立市、县以及医院三个层面的评价体系,从政府履职、落实医院功能定位、优化经济运行、缓解群众负担等多个维度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评价,指导各地对标补短板、强弱项。


(来源:极目新闻)